| 
 | 
 
 
我是2014年毕业的。 
 
毕业求职,以为年轻,有的是任性资本,也有的是发展可能,结果频繁跳槽,稍有不顺就辞职。 
 
毕业5年跳槽了24次。 
 
最短一次,只做了半天。最长一次,也不过4个月。 
 
可是,辞职一时爽,职业生涯成了火葬场。 
 
到现在为止,我已经30岁了,一无所成,再去求职,已经没有公司要了。 
 
今年年初,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发了几十轮简介,结果只有1个电话面试。 
 
电话里,HR问:“为什么你这些年跳槽这么勤?” 
 
我说:“可能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。” 
 
人家一听,委婉地挂掉了电话。再无回音。 
 
后来想求朋友介绍工作。 
 
但因为自己太动荡,翻了一下电话薄,发现根本没有人脉厉害、资源丰富的朋友。 
 
做兼职,人家只要自带技能、专业本领过硬的人,我?算了吧,这些年根本没有静下心好好学东西,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工作。 
 
做体力活?服务行业?对不起,吃不了苦。 
 
就这样,我已在破旧的出租屋里呆了几个月,不知何去何从。 
 
甚至有一度我想过求从前的领导与BOSS重新接纳,申请一发出,“XX已经开启了好友验证,你还不是他朋友......” 
 
 
 
作为一个自毁前程的人,我想以自己作为反面案例,告诉所有对冲动的、天真的、任性的、对职场一无所知的、抱着粉色幻想的、唯我独尊的90后几条泣血建议。 
 
希望你们每一个人,都能好好看完,千万不要像我,非要踏进这些坑。 
 
第一条 动则离职真的死得快 
如果你是一个90后,你一定要克服自己这个愚蠢的念头:我还年轻,有的是时间。 
 
事实上,我们的时间真的很少。 
 
我听一些HR说,现在来求职的人,哪怕90年生的,都会被排除在外,因为近30了,磨合成本高,对方要价也更高,不划算。 
 
尤其是女性,因为各种保护,企业动不得,辞不得,用人单位本来就慎重,职业年龄更短。 
 
一旦过了25岁,在职场上就开始变得尴尬。 
 
你去求职,别人会非常委婉地打听你的婚恋情况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 
 
也就是说,我们只有短短几年的黄金求职年龄。这段时间过去了,在职场上就不再有年龄优势。 
 
而频繁辞职,你也很难学到一个行业的真本事。 
 
之前我一个老板说过,如果你想了解一个行业的精髓,必须要在这个行业呆上5年以上。 
 
我5年是呆了5年,只不过在24个地方呆了5年。 
 
这就导致我永远在面试。 
 
永远在试用。 
 
永远在被拒绝。 
 
能学到本事?怎么可能! 
 
我现在窘迫到连叫一份8块钱的外卖,都能分成两顿吃。在淘宝买衣服,都只敢买30块以下的,并且一穿就是一年。 
 
说到淘宝,忽然想起有外媒曾经问马爸爸:“对当下年轻人频繁辞职,你怎么看。” 
 
马爸爸说了一番话,我觉得大家都该好好听。 
 
他说,不要频繁辞职。 
 
他第一份工作是做老师,并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,但因为一个院长在他毕业时对他说:答应我,干满6年。 
 
他信守承诺,做满了6年才开始创业。 
 
而这6年里,他慢慢发现教师这份工作的乐趣。 
 
面对当下年轻人的辞职瘾,他说: 
 
“你要在内心深处,给自己一个承诺,这份工作,我至少要做满3年才走。” 
 
“很多人啊,跳来跳去,这真的不好。” 
 
“通常情况下,20-30岁的年轻人,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方向,脑子里有很多想法,觉得自己啥事都能做好,事实上啥事儿也做不好。” 
 
“你要跟着一个好老板,将一份工作,坚持做下去。” 
 
“就专注于眼前,将你最擅长的事情做好。” 
 
唉,我是真的到现在,才明白马爸爸的话中真谛。 
 
第二条 情绪一定要稳定 
我最后悔的一次,是从一家新媒体公司辞职。 
 
因为行业好,公司里每个人的收入都很高。 
 
在那里,我本来月薪都过万了。 
 
但也是因为矫情,觉得公司看不见我的郁闷,老板对我不信任,加上做错了事,被记了一次小过,扣了100块钱,一气之下,又辞了职。 
 
此后就再没有找到那么好的公司。 
 
后来反思自己的失败,发现情绪过于冲动,是我最大的致命伤。 
 
我一直天真地以为,在工作中受了气,就是公司的错,就是领导的错,就是制度的错。 
 
但我没想过,这些情绪的解决者,都不是别人,而应该是我自己。 
 
我没有想过去主动沟通。 
 
更没想过去积极解决。 
 
而是任由情绪发酵,导致自己天天吹毛求疵,莫名其妙,内心戏十足,越来越陷入“受害者心理”中,天天板着个脸,觉得全世界都欠了我一样。 
 
最终,老板再大度,也忍无可忍了。 
 
而我只有主动离职。 
 
情绪稳定,是职场最基本的情商。 
 
毕竟公司不是心理咨询室。 
 
不是育婴室。 
 
无法负责我的郁闷与烦躁,也不会360地伺候好我的喜怒哀乐。 
 
所有情绪,我都必须学会自己处理。 
 
我们都是一个成年人。 
 
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标志,就是自我负责。 
 
这种自我负责,不仅包括负责自己的前途、收入、发展、成长,还包括负责自己的情绪,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保护我们的玻璃心。除了我们自己。 
 
第三条 一定要靠谱 
所谓靠谱,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那样,“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。” 
 
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运营机制。 
 
但有一点,都是一样的。那就是领导都希望能尽量减少沟通成本,让公司的合作都高效起来,顺利起来,每个环节都清楚而明朗。 
 
所以交代给你的事情,一定要做到都有反馈,有复盘,有总结,有改进方案。 
 
我有一个同学就是凭着这种劲头,迅速获得了认可和加薪。 
 
公司交给她一个项目,没有说期限、汇报对象、绩效指标。 
 
但她在接到之后,迅速制定一个执行方案。 
 
方案中,不仅包括了达成目标、实操步骤、裂变方式和合作方,还包括了时间期限和利润预算。 
 
她的主管都惊了。 
 
而在跟这个项目时,她每天晚上哪怕再累,都会仔细地汇报进程。 
 
即使没有完成,也将困难如实告诉领导,虚心请教他的帮助。 
 
项目尚未结束,连大BOSS都知道了她的存在,以后他在公司说起她来,都说:“那个很靠谱的姑娘!” 
 
我却是相反的。 
 
老板让我做什么,我做了,但从来不说。 
 
我以为这是一种谦虚,但我不知道,在职场,你不能让别人来猜,更不能让领导来玩这个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游戏。 
 
你做了什么,说出来。 
 
你遇见了什么困难,说出来。 
 
我因为缺乏这种认知,一直没说。 
 
这导致我遇见的80%的老板,都觉得我是一个不努力、不干活、并且没有学习力、主动性、进取心的人。 
 
然后我被误解,又情绪波动。 
 
一情绪波动,就辞职。 
 
唉,一切都是我活该! 
 
职场没有捷径。 
 
如果有,也只有一条,那就是靠谱。也就是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。 
 
这不仅会让你迅速被看见,迅速成长。 
 
还会让你迅速获得认可。 
 
第四条 要明白你现在的工作,就是你目前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。 
相信你干一份工作前,也找了很久的工作,做了很久的选择。 
 
最终选择了一个公司、企业或单位,因为这是你选择范围内最好的选择。 
 
既然是最好的,就要对得起这份“最好”。 
 
不说用100%的精力与努力去做好,但至少要用80%的精力去投入。 
 
我没有,所以我崩了。 
 
当初每进一家公司时,前三天我都会有新鲜感,到了后来,当工作开始进行高效运转时,就开始觉得:每天都是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,真是好烦,好无聊。 
 
慢慢地就在潜意识中开始找公司的茬。 
 
下午茶没有。 
 
月奖金太少。 
 
领导太严肃,不亲切。 
 
办公室氛围不欢脱。 
 
绩效考核标准太严格。 
 
为什么做错事要罚钱,而不是用奖励的方式去鼓励我? 
 
为什么我做得不好,领导不会用鼓励的方式来和我说? 
 
我是个人,有情绪的好吗?为什么不伺候好我?为什么不来安慰我?解决我的问题? 
 
然后就越来越不舒服。 
 
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。 
 
我忘了自己当初是如何投了几十次简历,才得到两个面试的。 
 
也忘了自己当初为了找这份工作,是如何求领导:“我不要工资,我就想在这里学点东西。” 
 
更忘了自己当初收到OFFER时,是如何兴奋得发朋友圈的。 
 
我以自己的龟毛、任性、懒惰、狭隘,一次又一次毁了我自己最好的选择。 
 
而且是主动毁掉的。 
 
因为我又辞职了。 
 
而且辞职的时候我一身轻松。 
 
我以为,我又摆脱了一个破公司,但我没有想到的是,就在我的不理智下,我的选择慢慢变得一个不如一个。 
 
最好的工作,是那家新媒体公司。 
 
其次,是一家旅行公司。 
 
再次,是一家做漫画的公司。 
 
其他的,给我的月薪都没超过4K,而且公司越来越小,越来越杂,越来越乱。 
 
第五条 不要到处树敌 
尤其不要用你的小性子,与你本该好好学习、合作的对象树敌。 
 
我干过最傻的一件事,就是在朋友圈吐槽老板。 
 
当然不是直接骂。而是指桑骂槐,说某些人如何如何不好,如何如何格局小。 
 
结果当然被老板知道了。 
 
这就成了我被辞退的一个导火索。 
 
还有一次,在吃饭时,我和一个同事兴奋地八卦,说东说西,没想到几天后,这些话全传到被八卦的同事和领导耳朵里了。 
 
可想而知,立即在公司树了一群敌人。 
 
真的,不要搞小圈子文化。 
 
不要乱发牢骚,乱发泄。 
 
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,同事的,领导的。所有这些坏话,最终都会被对方听到。 
 
与人为善,永远不会错。 
 
当时我骂完领导和公司后,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,“我有情绪,还不能发泄啊!开除就开除呗!” 
 
我以为,天下这么大,此处不留爷,自有留爷处,于是又拍屁股走人。结果,因为自己的情商过低,导致到现在,都没有从24个公司结交到一个朋友。 
 
直到现在我才明白—— 
 
得罪的人越多,你的路会越来越窄。 
 
帮助的人越多,你的路会越来越宽。 
 
其实为人处世,无非就是细节上注意。 
 
凡事让一步,好事多做一点,恶言恶语忍一忍,伤害他人的行为再小,也不要去做。 
 
尤其是那些可能对你成长有益的、晋升有益的人,不要得罪。 
 
这不仅是处世原则。 
 
而是,当你在心里生了芥蒂,你就很难从他身上真正学到东西。 
 
对了,分手见人品,离职也见人品。 
 
离职时,做好一切交接工作,越细心越好。 
 
另外就是注意,要和对你有恩的、对你帮助极大的领导与同事打个招呼,告个别。 
 
不要嫌麻烦,这一步,你一定要做到。 
 
我离开的24个用人单位里,最后只有那些我当初好好告别的领导没有拉黑我。 
 
最后一条 感恩 
我知道现在的90后非常不在乎这个。 
 
觉得公司让我住五星级酒店、坐飞机、出国旅行、用心培养我,都是一种本分。 
 
但问题是,公司也是需要成本的呀。 
 
这些成本,他们原本也可以不用为你支付的呀。花在了你身上,他们当然会希望有所回报。 
 
你回报不了业绩,也回报不了好言好语,让领导怎么想。 
 
人心都是肉长的。 
 
机会给谁不是给。 
 
为什么非要给一个白眼狼? 
 
你的态度太理所应当,领导就会想:这种人跟农夫的蛇一样,这种人对她再好也枉然,太心寒,算了。 
 
于是就这样,你会错过一个个的机会,也会错过一次次的福利。 
 
我做得非常不好的地方也有这个。 
 
之前有一个老板非常看中我,带我去参加各种会议、行业大咖会面、发布会、明星合作,全程五星级服务,然后还带我出过国去做交流。 
 
但我一直没有说过一次谢。 
 
甚至还在心底想,这不是你应该做的吗? 
 
结果在离职时,老板就说:“你是我见过最冷的人。” 
 
我能说什么呢? 
 
获得这样的评价,都是我咎由自取,怨不得别人。 
 
而真正在职场风生水起的人,都是极少数内心充满感恩意识的人。 
 
他们永远都明白,拥有就是得。 
 
超过了本分的获得,就是恩。 
 
于是会感恩这一切,并用加倍的工作来回报。 
 
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最后一条就是,正因为其他人不感恩,你做到了,就非常加分,甚至变得非常出众。 
 
每个人都是需要工作的。 
 
不工作,会闲出毛病来,还会蚕食我们的希望和意志,你不仅会成为庸人,还会成为一个废人。 
 
但既然都要工作,那就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职场人。 
 
不要像我一样,因为矫情、任性、冷漠、不靠谱、无定性,把一条一条的前路,慢慢变成一条一条的绝路。 
 
作者:练小练 |   
 
 温馨提示:
1、本内容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 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 
3、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,请联系我们,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! 
 
 
 |